【育儿小课堂】孩子为何不听话?

经典日志2024-03-23 10:50:5111

【育儿小课堂】孩子为何不听话?

  【育儿小课堂】孩子为何不听话?

  作者 小桥

 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说:自家孩子不听话,这该怎么办?

  针对这个问题,很多父母都束手无策。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应该存在,如果替换一个词,大家就明白了。比如将"孩子"替换成"老公/老婆",你会问"自家老公/老婆为什么不听话"这个问题吗?我想不会的。再来说说 "听话"这个词, "听话"背后的潜台词是:你必须听我的,没有商量的余地。在任何一段人际关系中,"听话"也很难实现吧?

  为什么父母可以如此理所当然的让孩子听话呢?

  站在心理学角度,其实就很容易理解。母婴本来就是一体的,婴儿出生后,虽然有了自己的身体,但是生存能力很弱,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父母的亲密照顾,此时母亲潜意识里依然认为婴儿和自己是一体的。

  幼儿时期,尽管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和个体意识,母亲潜意识依然认为,孩子是自己意识的延伸。孩子遇到危险,就是自己遇到危险;孩子挨饿,就是自己挨饿。父母很容易与孩子感同身受,孩子特别容易触动父母敏感的神经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带孩子会特别累的原因,因为她要照顾两个自己。

  这段时期,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,父母便觉得是自己有不良行为,就迫不及待的制止孩子,其实是父母在纠正内在的自己,而且与自己打交道,哪会讲究那么多方法技巧,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。

  而此时,他们完全忘了,孩子早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有自己的想法,虽然在大人看来还很幼稚。如果此时父母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意识状态,很容易用简单粗暴的指责命令方式,去战胜孩子来满足对另一个自己的控制感。如果父母无法制止孩子的行为,就会产生连自己的行为都无法控制带来的挫败感。

  我们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产生情绪,如果父母无法面对并接受自己的挫败感,便将挫败感转化成愤怒,因为愤怒的自己看上去更强大。

  而此时的孩子,已经拥有独立的意识形态,很多社会化的行为并不理解,你眼中的"不良行为"在他看来并无不妥。面对父母的说教命令,孩子很容易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、不被爱,他要么反抗要么屈从。

  不管孩子选择哪一种方式?父母和孩子都是两败俱伤。3岁到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,如果长期被这种方式抚养,长大后,不管取得多少成就和认可,很难摆脱低自尊人格的影响,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幸福感这么低的原因。

  前面通过大量篇幅解释了"指责命令"抚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。面对孩子的"不良行为",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?有没有更好地抚养方式呢?

  "皮鞭下出秀才"的教育模式已经被时代淘汰,这是80、90年代父母的无奈之举,因为他们曾经也被同样的方式教育,而信息闭塞又导致父母无法学习健康的育儿方法。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,父母还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,就是自己的问题了。

  小编从《正面管教》书中总结5点方法分享给大家。

  1.  如果孩子没有伤害他人或动物,也没有被伤害的风险。请先允许孩子当下的行为,事后再与孩子沟通。

  2.  沟通时不要带有情绪。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,表达能力很弱。当孩子感受到你的任何愤怒、埋怨、指责、批判的情绪时,任何道理建议都会被孩子拒之门外。

  3.  表示理解孩子"不良行为"给他带来的体验,而不是认同他的行为。

  4.  表达你看到孩子"不良行为"的感受。

  5.  启发孩子,而不是说教。

  例如:

  妈妈:我刚才看到你把一瓶牛奶扔在地上踩,溅出漂亮的水花,那一定很好玩(尊重孩子的体验)。我知道你想体验踩牛奶盒子好玩的感觉,所以我没有制止你,但是我感到很可惜和难过(表达感受),因为妈妈小时候特别想喝牛奶,但是喝不到。

  孩子:妈妈,你为什么不去买呢?

  妈妈:小时候家里不富裕,没有那么多钱买牛奶。现在也有很多山区孩子每天没有牛奶喝。

  孩子:那他们好可怜啊。

  妈妈:对呀,你觉得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?(启发孩子)孩子:我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牛奶省下来,给那些需要的人……

  通过正面管教的方式,不仅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,还能唤醒孩子的同理心和爱心等品质。

  孩子是一张白纸,每次孩子的"不良行为"都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,父母只是孩子的引路人,而不是决策者。健康的养育模式下,孩子不仅可以迁善不良行为,还能拥有健全的人格。

  如果大家有时间,可以参考简?尼尔森的《正面管教》,书中有很多可操作的育儿方法。

  原创小编:小桥

  2018年5月15日

【西安癫痫病专科医院】西安哪家癫痫病医院比较好?

西安癫痫病医院哪里比较好?

西安治癫痫病医院哪家专业

西安治疗癫痫病比较好医院

西安癫痫病专科医院怎么样?大家选择正确了吗?